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16卷  第07期

推荐文章
高功率激光与光学
基于硅微加工技术的新型变形反射镜
余洪斌, 陈海清, 张大成, 竺子民, 李婷
2004, 16.
摘要:
给出了一种基于硅微加工技术的新型变形反射镜的设计和加工方法。变形反射镜镜面主体是由一定厚度的硅膜构成,硅膜上表面溅射有一层Ti/Au,背面有一7×7阵列的台柱与之相连,台柱下方是对应的驱动电极。当给电极施加电压时,产生的静电力就会拉动台柱向下运动,从而使相应的镜面部分发生变形;通过控制通电电极的位置及电压,就可获得特定的镜面形状。在变形反射镜的加工工序中采用浅腐蚀形成键合台,采用深腐蚀加工出台柱。并采用条补偿图形对台柱的凸角进行补偿,在0.2MPa气压下进行键合,最后成功研制出有效反射面积为30mm×30mm,拥有49个静电驱动单元的变形反射镜。
大气中目标背景对比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
王毅, 范伟, 饶瑞中
2004, 16.
摘要:
从辐射传输理论出发,利用离散纵标法软件包(DISORT),计算了典型大气条件下0.55μm波长的目标背景对比度,分析了观察者的天顶角和方位角、水平能见度、垂直高度、太阳的天顶角和方位角以及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对目标背景对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背景对比度随着观察者天顶角余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太阳天顶角余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观察者和太阳方位角差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水平能见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增加而减小。
用于激光推进的高功率激光器的选择
胡少六, 江超, 李波, 龙华, 王又青, 程祖海
2004, 16.
摘要:
从激光推进的要求出发,阐述了用于激光推进的高功率激光器的选择原则,即激光器必须满足:(1)高的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2)高的单脉冲能量;(3)高的重复频率;(4)优良的大气传输特性。主要分析了目前YAG固体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和TEA脉冲CO2激光器的特点,通过上述4个方面性能的比较,认为在目前水平下,TEA脉冲CO2激光器是进行激光推进的首选强激光源,其优点表现在:功率可达10kW量级,单脉冲能量可达0.5~1kJ,重复频率为20~40Hz;激光波长处于大气传输窗口,对大气变化不敏感;工作物质快速流动,不存在热透镜效应和破坏阈值;相关光学元件易于制造;光束质量较好;运行成本低。
连续照明时成像对比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黎全, 刘泽金, 陆启生, 舒柏宏, 郭少锋
2004, 16.
摘要:
通过同轴激光连续照明成像模型分析了大气后向散射对成像对比度的影响,得出了考虑散射因素时成像对比度的计算公式。基于不同气象条件下大气粒子散射特点,讨论了霾和雾两种不同天气时成像对比度随照明距离的变化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激光推进冲量耦合系数的测量方法
金星, 洪延姬, 崔村燕, 王军, 文明
2004, 16.
摘要:
激光推进冲量耦合系数是激光推进的重要参数,反映激光能量转化为动能的能力。提出了水平双线支撑激光推进试验方法,推导了水平双线支撑激光推进时光船的运动方程和测量方程;通过高速相机测量位移,利用卡尔曼滤波计算速度的方法;解决了激光脉冲瞬间作用时速度随机起伏大和计算困难的问题。为水平激光推进冲量耦合系数的计算,提供了工程测量和计算方法。
复宗量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束腰及其位置
王喜庆, 王莉, 孔瑞霞, 王庆峰, 吕百达
2004, 16.
摘要:
由复宗量双曲余弦高斯光束通过近轴-ABCD-光学系统传输公式,推导出了基于二阶矩定义的光斑尺寸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复宗量双曲余弦高斯光束在自由空间传输和通过薄透镜时的光斑尺寸、束腰宽度及其位置的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该方法可用于其它光束通过近轴ABCD光学系统的类似计算。
能动反射镜低频像差补偿能力分析
杨李成, 凌宁, 曾志革
2004, 16.
摘要:
采用Algor软件包并利用有限元法对37单元能动反射镜低频误差补偿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了镜面厚度8mm,驱动器间距46mm,极头直径12mm等能动反射镜制造的关键参数。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证明,基于这些参数所设计的能动反射镜可以对低频误差进行有效校正,校正精度的均方根值小于等于λ/8,从而可以为能动反射镜的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激光大气闪烁的分形分析
朱文越, 饶瑞中, 梅海平
2004, 16.
摘要:
采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激光大气闪烁的统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弱起伏条件下,激光大气闪烁的分形维和奇异性随光强起伏的增强而增大,而其长期相关性则减小;不同Fresnel尺度下具有相同闪烁指数的激光大气闪烁的分形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强起伏条件下,有限的数据中尚未发现分形维有饱和现象,因此可以用来描述激光大气闪烁的强度。
杂质对KDP晶体光学质量的影响
孙洵, 程秀凤, 王正平, 顾庆天, 王圣来, 李毅平, 李云南, 王波, 许心光, 房昌水
2004, 16.
摘要:
研究了几类可能出现在KDP晶体的生长溶液中的有机物杂质和无机阴离子杂质基团对KDP晶体散射、透过率、光损伤阈值等光学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杂质的影响并不相同,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杂质离子的结构及其与晶体表面原子成键能力的不同。
束变换环孔激光谐振腔的环束场传输差分计算
刘文广, 陆启生, 刘泽金
2004, 16.
摘要:
通过使用新的坐标变量和光场的表达形式,推导了新坐标系下环束场传输的偏微分方程,给出了相应差分方程的截断误差和稳定性条件,使得环束场传输计算速度大幅提高;使用二阶精度的Crank-Nicolso差分方法对束变换环孔激光谐振腔的环束场传输进行了计算,并与W.D.Murphy和M.L.Bernabe所给M-B积分近似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该方法无论计算速度和精度都优于M-B积分近似方法。
激光二极管高效铜微通道冷却器设计
武德勇, 高松信, 吕文强, 魏彬
2004, 16.
摘要:
通过对铜微通道冷却器的散热分析,设计出5层结构的模块式铜微通道冷却器。采用常规的线切割工艺加工,散热通道宽大约200μm,深300μm,各层间用真空钎焊的方法组装。该冷却器对于腔长06mm、宽10mm的线阵激光二极管芯片热阻为0.58℃/W。通过面阵激光二极管封装实验证明,该冷却器可用于10%占空比工作的面阵激光二极管封装。
ns脉冲激光对K9玻璃的破坏实验
郭少锋, 陆启生, 邓少永, 黎全, 汪晓波
2004, 16.
摘要:
采用高速PIN光电探测器和高带宽的数字存储示波器,实时检测透射光脉冲和散射光脉冲的变化特征,并将之用作材料破坏的光学判据,测量得到K9玻璃在1.06μm纳秒脉冲激光作用下的能量损伤阈值约18mJ,相应的能量密度阈值为1.0kJ/cm2。通过分析透射光脉冲和散射光脉冲的特征,给出了材料的破坏时刻,并推断出K9玻璃所能承受的极限光强为1015W/m2。研究了能量透过率与泵浦能量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透明材料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在多纵模激光的作用下,透明光学材料破坏是电离击穿与自聚焦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ICF与激光等离子体
充气温度对PS-PVA-CH塑料微球性能的影响
张占文, 李波, 王朝阳, 陈素芬, 冯建鸿, 刘元琼, 高党忠, 师涛, 林波, 初巧妹, 魏胜, 黄勇
2004, 16.
摘要:
主要研究了PS-PVA-CH空心塑料微球充气时,充气平衡温度对微球强度、球形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对PS,PVA和CH材料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PS和PVA具有较高的分解温度,而PS-PVA双层球和PS-PVA-CH塑料微球升温后的耐外压实验表明,温度升高后双层球耐外压强度降低很快,不能满足充Ar气需要;而3层球在100~120℃仍有很高强度,在该温度下,可以实现充Ar气。微球表面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充气后,3层球表面粗糙度升高。
子孔径拼接干涉检测中去倾斜处理技术
张蓉竹, 杨春林, 许乔, 蔡邦维
2004, 16.
摘要:
倾斜放置对大口径光学元件的检测有很大影响,为了防止在子孔径拼接干涉检测中倾斜所导致的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并且实现不同次检测的结果可以相互比较,提出了一种软件修正倾斜量的方法。通过对读出的图形数据进行反向倾斜来降低检测中的元件倾斜程度,避免了实际检测过程中手工操作无法达到极小角度修正的困难。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现了大口径光学元件正确的子孔径拼接检测,完成了多次检测结果之间的相互比较,结果表明,残差平均值仅为0.12λ(λ=633nm)。
fs激光在靶背表面产生的质子束成丝
谷渝秋, 蔡达锋, 郑志坚, 温天舒, 淳于书泰, 陈家斌, 周维民, 焦春晔, 陈豪
2004, 16.
摘要:
介绍了利用3TW/60fs钛宝石超短超强激光与20μm铜薄膜靶相互作用的实验。实验观测到质子束的角分布随激光功率密度有所变化。在较高的功率密度(~1×1018 W/cm2)时,观测到环状的质子束分布,发散角较大。在较低的激光功率密度(~2×1017 W/cm2)时,质子束发散角减小,质子束出现成丝现象。质子束的角分布实际上反映了从靶前输运到靶背的超热电子电流横向分布。在输运过程中,由于Weibel不稳定性会使超热电子电流出现空心化并最后破裂成丝。
横向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抑制
周萍, 郭少锋, 陆启生, 邓少永
2004, 16.
摘要:
从非线性光学的耦合波理论出发,结合流体力学的连续性方程,建立了光学元件中窄带泵浦的横向受激布里渊散射的二维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考察泵浦光带宽增加对受激散射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泵浦光带宽略大于布里渊线宽时,受激散射过程的Stokes增益将显著降低;带宽越大,Stokes增益降低得越多;当带宽大于20GHz时,可以抑制横向受激布里渊散射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当带宽一定时,调制频率的改变也会影响受激散射过程,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确定最佳的调制频率。
强激光场作用下部分离化等离子体的非线性极化
胡强林, 刘世炳, 马善钧
2004, 16.
摘要:
针对线偏振光场,提出一个原子极化模型。假设原子核为静止不动的正电背景,束缚电子不发生再电离,自由电子与离子也不发生复合,电子对电场的响应是瞬时的,并用旋转椭球来近似描述电子云的形状。通过此模型,可解析地计算出不同电离状态原子的第1阶线性和第3阶非线性极化率、相应的极化电流、以及极化介质(原子)的折射系数。在低场近似下,这些结果可自洽地过渡到传统的非简谐振子模型,并可得到对应的谐振子的固有频率和非线性系数。
高功率微波
行波管内不连续性的简易模型分析
郭高凤, 李恩, 张其劭, 李宏福
2004, 16.
摘要:
根据行波管内微波信号在输能装置和切断衰减器处两个不连续性之间来回反射的物理现象,建立行波管输出段的简易网络串模型,并对行波管输出段传输特性参数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输能装置和切断衰减器的不连续性是造成幅相一致性行波管相位不可补偿的重要因素之一。
螺旋线行波管返波自激振荡的研究
段兆云, 宫玉彬, 王文祥, 唐昌建, 魏彦玉, 黄民智
2004, 16.
摘要:
在2维小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均匀和周期永久聚焦磁场对抑制返波自激振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变聚焦磁场的幅值或周期来增加起振长度是可能的, 而且不会改变基波的互作用条件。与此同时,对起振长度、初始非同步速度参量随皮尔斯增益参量、空间电荷参量、损耗参量等的变化,以及在超宽带行波管中当存在两个或多个角向非对称空间谐波时,起振长度、初始非同步速度参量随周期永久聚焦磁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优化设计聚焦磁场、电子注和螺旋线慢波系统的参量可以对螺旋线行波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必要的依据。
等离子体有源透镜天线的特性分析
余道杰, 牛忠霞, 杨建宏, 莫有权, 周东方, 胡涛
2004, 16.
摘要:
应用高功率微波大气传输机理和等离子体物理理论,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天线-等离子体有源透镜天线。简要概述了其实现方法,并对其反射、透射、吸收、工作带宽和最佳工作频率等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计算。该天线根据需要可聚束HPM工作波,也可将外来入侵的HPM波聚束后发送回原处,可形成空间有源滤波等器件。
采用坡度磁场提高同轴腔电子回旋管的效率
张辉波, 张世昌, 金践波, 邱春蓉, 胡莉, 梁晓萍
2004, 16.
摘要:
通过选择适当电子初始的横纵向速度比,并引进坡度磁场的方法,来提高同轴腔电子回旋微波激射器效率。非线性模拟表明,用这种办法可以将德国卡尔斯鲁研究中心研制的同轴腔电子回旋微波激射振荡器的实验效率,从26.7%提高到31.5%。这种效率放大的物理机制是:坡度磁场改变了相对论电子的运动条件,有效地改善了波束互作用过程中电子的群聚状态,使电子束有更多的动能转换为电磁能,从而提高了电子束的换能效率。
模糊神经网络在电子器件微波易损性评估中的应用
韩峰, , 王建国, 焦李成
2004, 16.
摘要:
应用模糊神经网络预测了电子器件失效阈值随高功率微波参数的变化关系。结合电子器件实验数据较少的情况,提出用可能性理论估计器件失效可能性分布的评估方法;结合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预测能力,得到电子器件失效的可能性分布;并将可能性分布和用信息扩散估计方法得到的概率分布进行了比较,前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实验数据估计器件失效的可能性。
非均匀网格时域伪谱算法在超宽带技术中的应用
马弘舸, 聂在平, 孟凡宝, 杨周炳, 王艳
2004, 16.
摘要:
与传统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相比,采用以伪谱方法离散Maxwell微分方程为基础的时域伪谱(PSTD)算法计算大的电尺度电磁场时域问题,将大大提高计算效率,降低内存需求。为了拓宽PSTD算法的应用,近年来,基于网格插值方法的非均匀时域伪谱算法得到了发展。研究的重点是算法中非均匀网格技术的实现及其在时域瞬态脉冲电磁场模拟和高功率超宽带脉冲技术方面的应用。以高斯脉冲为激励源,用该算法计算了多层介质的反射和透射,并通过超宽带脉冲穿墙实验对这一方法的应用进行了验证。模拟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长脉冲能源给脉冲形成线充电过程中的预脉冲现象
杨建华, 杨汉武, 李志强, 舒挺, 张建德, 冯加怀, 许流荣
2004, 16.
摘要:
利用简单的理论和电路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爆磁压缩发生器或电容器通过变压器对脉冲形成线充电过程中的预脉冲现象。研究表明由变压器副边电感和脉冲形成线电容构成的回路充电频率和接地电感的大小是影响预脉冲电压幅值的主要因素。由于接地电感的引入带来的高频寄生振荡不会引起预脉冲幅值的变化。在通过变压器对脉冲形成线充电的方案中,由于回路充电频率低,预脉冲电压幅值很小,只有kV量级。在电容器通过变压器为脉冲形成线充电的脉冲功率调制器中,将预脉冲开关去掉进行了实验,并与有预脉冲开关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无预脉冲开关的情况下,不影响二极管的正常工作和产生电子束的质量。
利用爆磁压缩发生器产生高功率脉冲高电压
孙奇志, 龚兴根, 谢卫平, 郝世荣, 刘正芬, 戴文峰, 池原, 付嵩, 刘伟, 王敏华, 张南川, 韩文辉
2004, 16.
摘要:
爆磁压缩发生器产生脉冲高电压技术可以用于产生高功率微波及强电磁脉冲的实验研究。给出了利用螺旋型爆磁压缩发生器(HEMG)驱动电爆炸丝功率调节系统产生高功率脉冲高电压的实验方法和主要的结果。在利用HEMG驱动电爆炸丝断路开关(EEOS)产生脉冲高电压实验中,获得了最高电压700~800kV,功率大于20GW的脉冲输出。
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
正弦波速调管聚束理论在ns-200加速器上的应用
祖秀兰, 杨海素, 娄本超, 周长庚, 熊日恒
2004, 16.
摘要:
阐述了正弦波速调管聚束理论及具体实现方法,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结合ns-200加速器的结构特点,运用该法确定了聚束装置的主要参数:聚束筒长度、等效漂移长度、聚束电压等,为ns-200加速器设计了聚束装置。将该装置安装于加速器,通过调试,获得了半宽为3.5ns的聚束脉冲,实现了纳秒脉冲运行方式。
BEPC Ⅱ注入器相控系统的设计
高文春, 李建国, 裴国玺
2004, 16.
摘要:
以2.856GHz频率上相位控制达到±2°为目标,阐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注入器相控系统设计思路,提出相应的系统实现结构。在分析相控过程的基础上,分解系统指标,把它作为相控系统详细设计和关键部件测试的依据。最后,针对相位测量这一关键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多层长渡越时间轴向绝缘堆的闪络概率分析
王勐, 丁伯南, 谢卫平
2004, 16.
摘要:
对基于J.C.Martin经验公式的多层长渡越时间轴向绝缘堆的闪络概率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对比各种类似分析方法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成熟的针对多层长渡越时间轴向绝缘堆的闪络概率分析方法,为类似绝缘堆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为闪络概率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双脉冲电子束源实验研究
夏连胜, 章林文, 黄子平, 高峰, 石金水, 邓建军
2004, 16.
摘要:
利用现有2MeV直线感应注入器,通过改造,将其次级功率源和8个感应腔分成2组,使之交替工作,建立了一台双脉冲电子束源。二极管电压脉冲幅度达到1MeV,电子束脉冲持续时间为120ns,脉冲间隔可以根据需要在100~500ns间进行调节。实验结果表明:该双脉冲电子束源可以产生双脉冲电子束,其电压幅度差值小于2%,束流可达3kA,并且工作稳定,利用该装置可以进行多脉冲二极管物理和天鹅绒多脉冲发射特性实验研究。
μm脉冲电源及其在Z-pinch诊断中的应用
郭明安, 王文生, 李斌康
2004, 16.
摘要:
研制了一种输出连续可调的脉冲恒压电源,该电源电压幅度为0~120V,脉宽为3~14μs,触发延迟时间为0~1μs。将其应用于等离子体辐射的软X射线总能量测量系统中,采用脉冲电源和差值法记录信号,通过分析发,实验中测到的电阻变化与电路中其它电阻无关,是X射线辐射导致镍薄膜电阻的变化引起的。测得的镍薄膜电阻的变化为4.47Ω,以此回推计算得Z-pinch等离子体源辐射的软X射线能量为63.3kJ。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试验束描迹仪的应用
刘士兴, 张永明, 张健, 卫小乐, 阴泽杰, 刘正全, 崔象宗, 李家才
2004, 16.
摘要:
试验束能提供不同种类、一定动量的单粒子束流。用三个多丝正比室做探测器,采用阴极感应电荷重心读出的方法,由单个多丝室对粒子击中点的二维坐标进行定位,粒子在三个室平面上的二维坐标经拟合后精确地描绘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试验束单粒子束流的径迹及入射方向。对阴极感应电荷重心读出的理论、实现方法及数据处理做了详细论述,并给出了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