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光强, 王建国, 李爽, 曾鹏, 张黎军, 陈再高.
渐变慢波结构的太赫兹过模表面波振荡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03): 033103-.
doi: 10.11884/HPLPB201628.033103
|
[2] |
黄小玲, 杨军, 邓光晟, 李浩光, 阚延贝.
220 GHz三级串联交错双栅慢波结构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7): 073101-.
doi: 10.11884/HPLPB201527.073101
|
[3] |
保荣, 李彦松, 王洪广, 刘纯亮, 李永东, 刘美琴.
正交场返波管太赫兹源慢波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6): 063101-.
doi: 10.11884/HPLPB201426.063101
|
[4] |
张芳, 董志伟.
345 GHz微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的粗糙度和加工垂直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6): 063103-.
doi: 10.11884/HPLPB201426.063103
|
[5] |
秦奋, 王冬, 陈代兵, 文杰.
高阶模抑制型MILO慢波结构高频特性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S0): 119-123.
|
[6] |
张青春, 付成芳, 赵波张青春, 赵波.
螺旋线厚度对螺旋线慢波结构高频特性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4): 945-949.
|
[7] |
沈飞, 魏彦玉, 许雄, 徐进, 巩华荣, 黄民智, 宫玉彬, 王文祥.
140 GHz菱形微带曲折线慢波 结构行波管的模拟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1): 139-141.
|
[8] |
石鲁珍, 殷海荣, 唐涛, 魏彦玉, 王文祥, 宫玉彬.
Ku波段光子晶体加载曲折波导慢波结构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4): 980-984.
doi: 10.3788/HPLPB20122404.0980
|
[9] |
张晓微, 肖仁珍, 陈昌华, 张黎军, 张立刚.
一种提高相对论返波管功率容量的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11): 0- .
|
[10] |
付成芳, 魏彦玉, 朱汉清, 段兆云, 张健.
新型自由矩形螺旋线慢波结构高频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9): 0- .
|
[11] |
舒雯, 赵鼎, 王勇.
一种矩形截面切伦柯夫脉塞金属周期慢波结构的分析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6): 0- .
|
[12] |
丁敦高, 钱宝良, 袁成卫.
一种新型慢波结构TM01-TE11模式转换器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6): 0- .
|
[13] |
邢庆子, 王冬, 黄峰, 郑曙昕, 邓景康.
向内发射同轴虚阴极振荡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5): 0- .
|
[14] |
叶一东, 颜宏, 王峰, 李建民, 李国会, 雒仲祥, 胡晓阳.
共孔径偏振耦合分光的旋转四分之一波片相位补偿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5): 0- .
|
[15] |
陈妍红, 王文祥, 岳玲娜, 宫玉彬.
同轴交错膜片加载慢波线的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2): 237- .
|
[16] |
陈昌华, 刘国治, 宋志敏, 肖仁珍.
相对论返波管慢波结构的起始端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8): 0- .
|
[17] |
张勇, 莫元龙.
翼片加载螺旋带慢波结构的损耗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10): 0- .
|
[18] |
冯保良, 高建蓉, 李家胤.
HL-RBWO-冷腔特性的一种快速算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5): 0- .
|
[19] |
谢鸿全, 鄢扬, 刘盛纲.
相对论行波管慢波结构几何参数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1, 13(03): 0- .
|
[20] |
李智慧, 唐靖宇.
HIRFL新B1聚束器耦合环的设计与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1):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