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旭桐, 周辉, 马良, 程引会, 李进玺, 刘逸飞, 赵墨, 郭景海, 王文兵.
传输线方程的高精度龙格−库塔数值求解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3): 033202-1-033202-7.
doi: 10.11884/HPLPB202032.190402
|
[2] |
陈志强, 贾伟, 何小平, 李俊娜, 郭帆, 吴伟, 汲胜昌.
平行板电极边缘滑闪引起加载电压的“双峰”现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9, 31(07): 070005-.
doi: 10.11884/HPLPB201931.180383
|
[3] |
尹名初, 杜平安.
开孔屏蔽腔内传输线负载所受电磁干扰的解析算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12): 123201-.
doi: 10.11884/HPLPB201628.160421
|
[4] |
黄旭东, 刘洪, 冯玉军, 刘阳, 梁建兴, 谷庆.
铁电阴极前电极表面等离子体横向扩散速度估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1): 014008-.
doi: 10.3788/HPLPB201426.014008
|
[5] |
陈锦, 刘小龙, 李鹏辉.
双同轴电缆差分传输方式对干扰的抑制作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0): 103003-.
doi: 10.11884/HPLPB201426.103003
|
[6] |
贾锐, 王庆国, 王树峤, 刘逸飞.
基于传输线原理的混响室散射场场线耦合模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1): 014006-.
doi: 10.3788/HPLPB201426.014006
|
[7] |
黄涛, 丛培天, 张国伟, 王亮平, 张信军, 呼义翔.
“强光一号”加速器电路模拟与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4): 0- .
|
[8] |
王松松, 孟志鹏, 杨汉武, 舒挺.
四级传输线脉冲变压器研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3): 0- .
|
[9] |
李进玺, 程引会, 吴伟, 周辉.
导线X射线瞬态响应的数值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2): 0- .
|
[10] |
袁成卫, 钟辉煌, 钱宝良.
高功率微波弯曲圆波导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2): 0- .
|
[11] |
国海广, 魏光辉, 范丽思, 潘晓东.
快沿电磁脉冲模拟器内部垂直极化场分布仿真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3): 0- .
|
[12] |
孙凤杰, 罗学金, 李小伟, 周启明.
亚纳秒前沿有界波模拟器传输线设计的理论分析与实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5): 0- .
|
[13] |
倪谷炎, 罗建书, 李传胪.
Taylor与Agrawal模型的解析求解与模型比较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9): 0- .
|
[14] |
邹文康, 关永超, 宋盛义, 邓建军.
基于波过程的传输线模拟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9): 0- .
|
[15] |
王贤武, 郝晓弘, 张维玲, 苏学明, 文良华.
加速器高频D电路Q值的计算与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12): 0- .
|
[16] |
宋盛义, 仇旭.
TLCODE模拟方法介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4): 0- .
|
[17] |
黄聪顺, 周启明.
高空电磁脉冲作用下地面电缆屏蔽层感应电流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9): 0- .
|
[18] |
郑勤红, 解福瑶, 蔡武德.
多芯屏蔽电缆电容的多极理论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10): 0- .
|
[19] |
孙蓓云, 郑振兴, 周辉, 刘顺坤.
多芯屏蔽电缆电容的矩量法求解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 12(06): 0- .
|
[20] |
林其文, 高顺受.
电爆炸丝开关-传输线储能功率系统性能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7, 09(02):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