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凡剑, 何源, 孙列鹏, 施龙波, 高郑, 朱正龙, 薛纵横, 马瑾颖, 陈奇, 黄贵荣.
一种矩形腔式高功率合成器的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9, 31(11): 113006-113006.
doi: 10.11884/HPLPB201931.190176
|
[2] |
余龙舟, 袁成卫, 贺军涛, 张强.
基于矩形波导缝隙馈电的阵列天线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04): 043004-.
doi: 10.11884/HPLPB201830.170443
|
[3] |
蒋廷勇, 宁辉, 邵浩, 刘小龙, 耿宝刚.
相位正态分布条件下的微波合成效率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8): 083002-.
doi: 10.11884/HPLPB201527.083002
|
[4] |
王弘刚, 马军, 杜广星, 钱宝良.
带状束高功率微波源宽通带收集极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1): 113008-.
doi: 10.11884/HPLPB201426.113008
|
[5] |
熊正锋, 宁辉, 陈怀璧, 唐传祥.
紧凑型矩形波导内功率合成器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6): 063013-.
doi: 10.11884/HPLPB201426.063013
|
[6] |
张健穹, 刘庆想, 李相强, 王邦继.
高功率过模圆波导到两路矩形波导功分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9): 093001-.
doi: 10.11884/HPLPB201426.093001
|
[7] |
徐刚, 徐勇, 施美友, 余川, 廖勇, 胡进光.
随机相位误差对空间功率合成效率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11): 2914-2918.
doi: 10.3788/HPLPB20132511.2914
|
[8] |
王雪锋, 王建国, 王光强, 童长江, 李爽, 李勇, .
波导内置硅块对高功率太赫兹脉冲的响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2): 455-460.
doi: 10.3788/HPLPB20132502.0455
|
[9] |
董玉和, 樊琼星, 刘田达, 黄传禄.
横向电感膜片微波矩形波导的传输特性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2): 431-435.
doi: 10.3788/HPLPB20132502.0431
|
[10] |
张强, 袁成卫, 刘列.
高功率微波弯曲矩形波导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6): 0- .
|
[11] |
高运鹤, 梁雪松, 杨梓强.
中心频率为0.225 THz的两路波导功率合成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1): 0- .
|
[12] |
赵立山, 袁成卫, 张建德, 张强.
低过模高功率微波方圆模式转换器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11): 0- .
|
[13] |
张强, 袁成卫, 刘列, 张军, 李国林.
T形高功率微波功率合成器的初步实验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2): 0- .
|
[14] |
石小燕, 曹晓阳, 梁勤金, 冯仕云, 陈朝阳.
多路窄脉冲功率线路合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4): 0- .
|
[15] |
李国林, 舒挺, 袁成卫, 王挺, 张军.
基于过模波导的高功率微波准相干功率合成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1): 0- .
|
[16] |
孙鹏, 丁耀根, 赵鼎.
X波段高峰值功率速调管功率合成器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1): 0- .
|
[17] |
杨永辉, 郑贵强.
S波段2 kW连续波功率合成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1): 0- .
|
[18] |
孙鹏, 丁耀根, 赵鼎.
用于速调管功率合成输出结构的转向波导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5): 0- .
|
[19] |
张伟军, 梁步阁, 张光甫, 张伟, 袁乃昌.
功率合成全固态脉冲源外场目标探测试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10): 0- .
|
[20] |
杜广星, 钱宝良, 王弘刚.
轴向提取矩形波导TE10模虚阴极振荡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2):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