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翠, 史晋芳, 邱荣, 叶成, 郭德成, 蒋勇.
图像处理在双波长激光诱导熔石英损伤增长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8): 081004-1-081004-6.
doi: 10.11884/HPLPB202032.200076
|
[2] |
李景润, 熊木地, 张增宝.
基于图像处理的光学谐振腔自准直研究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5): 051002-1-051002-9.
doi: 10.11884/HPLPB202032.190457
|
[3] |
陈汉骄, 陈 杰, 冷用斌, 阎映炳, 赖龙伟.
主成分分析方法在空间干涉仪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12): 125103-.
doi: 10.11884/HPLPB201628.160122
|
[4] |
惠宏超, 郭亚晶, 熊智敏, 王宇煜, 刘代中, 朱宝强, 林尊琪.
高功率激光器自动准直系统图像处理的可信度评估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4): 867-871.
|
[5] |
冯博, 刘炳国, 陈凤东, 刘国栋, 彭志涛, 元浩宇, 孙和义.
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图像处理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7): 1697-1700.
doi: 10.3788/HPLPB20132507.1697
|
[6] |
张成鑫, 陈云斌, 李寿涛, 刘清华, 王远, 陈浩.
基于小波域的维纳滤波算法在锥束牙科CT中的应用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S0): 33-38.
|
[7] |
张立保, 李浩.
基于双阈值视觉注意模型的图像关注焦点检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3): 0- .
|
[8] |
李凡, 刘上乾, 洪鸣, 秦翰林.
基于人工蚁群的红外图像分割算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5): 0- .
|
[9] |
张小琳, 景越峰, 刘军.
基于Facet模型的闪光图像边缘检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7): 0- .
|
[10] |
张立保, 李冬玲, 余先川, 王鹏飞, 蔡蕾.
基于直方图的感兴趣区图像边缘检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11] |
许毅玢, 徐军, 赵法林, 罗积军, 宁小磊.
基于小波变换的激光主动成像图像去噪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12): 0- .
|
[12] |
管永红, 王润生, 施将君.
闪光照相图像缺陷消除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2): 0- .
|
[13] |
段黎明, 邱猛, 吴朝明.
面向逆向工程的工业CT图像预处理系统开发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4): 0- .
|
[14] |
邓义君, 严高师.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红外小目标去噪算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3): 0- .
|
[15] |
方亮, 陆佳佳, 叶玉堂, 杨先明, 成志强.
一种基于Mumford-Shah模型的红外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4): 0- .
|
[16] |
解亚平, 孙志红, 成泽, 陈波, 景峰.
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中的图像处理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7): 0- .
|
[17] |
顾静良, 万敏, 张卫, 郑捷.
基于小波变换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弱小目标检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7): 0- .
|
[18] |
彭真明, 张启衡, 魏宇星, 张覃平.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图像匹配模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3): 0- .
|
[19] |
董金梅, 原有进.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束流剖面监视系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9): 0- .
|
[20] |
易亨瑜, , 叶一东, 吕百达.
一种基于光学干涉原理的图像分割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3):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