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佳, 徐家云, 马小军, 宋佳玲, 黎刚, 张敏超, 王力.
用α能损法测量薄膜厚度所需真空度的确定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08): 084002-.
doi: 10.11884/HPLPB201628.151259
|
[2] |
李珍珍, 黄印博.
典型类型气溶胶吸收光学厚度的定标规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1): 011005-.
doi: 10.11884/HPLPB201527.011005
|
[3] |
凌强, 黄树彩, 吴潇, 钟宇.
基于核各向异性扩散的红外小目标检测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01): 011014-.
doi: 10.11884/HPLPB201527.011014
|
[4] |
李伟, 梁玉英, 潘刚, 张国龙.
随机阈值冲击模型金属化膜脉冲电容器可靠性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2): 025001-.
doi: 10.3788/HPLPB201426.025001
|
[5] |
陈利高, 刘晓波, 龚建, 王侃, 范晓强, 尹延朋, 董传江.
大空腔探测系统中子多重性随机模拟及参数计算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1): 014005-.
doi: 10.3788/HPLPB201426.014005
|
[6] |
吴素勇, 黄云, 曲天良, 樊振方, 谭中奇.
小型环形激光器中He-Ne气体放电辉光压制的光学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8): 081012-.
doi: 10.11884/HPLPB201426.081012
|
[7] |
张勇, 王新赛, 李明明, 刘雨.
鲁棒的车载红外视频电子稳像算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4): 853-857.
|
[8] |
吴素勇, 龙兴武, 杨开勇.
光学薄膜鲁棒设计中膜系误差灵敏度控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10): 2391-2399.
doi: 10.3788/HPLPB20122410.2391
|
[9] |
易荣清, 崔延莉, 王哲斌, 赵屹东, 郑雷, 马陈燕.
复合样品厚度参数同步辐射测量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4): 0- .
|
[10] |
岳威, 洪冬梅, 刘国喜, 韩永昶, 刘连泽, 杨蕊.
用于激光测距的1 572 nm窄带滤光膜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11] |
付联效, 吴永刚, 伍和云, 焦宏飞, 吕刚, 王振华.
30.4 nm Cr/Al/Cr自支撑滤光片的研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2): 0- .
|
[12] |
范鲜红, 陈波, 关庆丰.
质子辐照对极紫外波段滤光片透过率的影响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6): 0- .
|
[13] |
陈凯, 崔明启, 郑雷, 赵屹东.
nm量级薄膜厚度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 20(02): 0- .
|
[14] |
王长军, 熊胜明.
大口径光学元件薄膜厚度均匀性修正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7): 0- .
|
[15] |
张继成, 唐永建, 吴卫东.
X射线反射法测量α:CH薄膜的密度和厚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8): 0- .
|
[16] |
高卫东, 贺洪波, 赵元安, 范正修, 邵建达.
窄带干涉滤光片抗击不同输出方式激光的损伤特性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2): 191- .
|
[17] |
周刚, 朱玉群, 刘源, 王勇.
ICF靶丸中液氢层厚度的确定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6): 0- .
|
[18] |
张勇, 莫元龙, 李建清, 周晓岚.
考虑螺旋带厚度的翼片加载螺旋线慢波结构的理论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10): 0- .
|
[19] |
袁永华, 刘颂豪, 孙承纬, 范正修, 廖常俊, 赵元安.
连续激光辐照ZnSe/MgF2/K9滤光片的透射特性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04): 0- .
|
[20] |
袁永华, 刘颂豪, 孙承纬, 罗福, 范正修, 廖常俊, 胡海洋.
Q开关Nd:YAG脉冲激光对红外滤光片的损伤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 14(05):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