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丽黎, 杜忠红, 杨海龙, 韩雪妮, 席晓莉.
具有高隔离度的双陷波超宽带多入多出天线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6): 063007-1-063007-7.
doi: 10.11884/HPLPB202032.190443
|
[2] |
王文兵, 周辉, 马良, 程引会, 刘逸飞, 郭景海, 赵墨.
共形单步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及其改进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07): 073205-.
doi: 10.11884/HPLPB201830.170475
|
[3] |
易超龙, 樊亚军, 石磊, 朱郁丰, 夏文锋, 石一平, 卢彦雷, 乔汉青, 张兴家.
高功率超宽带馈源设计与实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03): 033001-.
doi: 10.11884/HPLPB201628.033001
|
[4] |
陈海燕, 熊祥正, 陈凯亚, 廖成.
脉冲天线阵列时域辐射场快速计算的简化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08): 085003-.
doi: 10.11884/HPLPB201628.151295
|
[5] |
易超龙, 朱四桃, 樊亚军, 石一平, 卢彦雷, 夏文锋, 袁雪林, 乔汉青.
超宽带匹配馈电结构的设计与实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1): 013003-.
doi: 10.3788/HPLPB201426.013003
|
[6] |
易超龙, 樊亚军, 丁臻捷, 袁雪林, 朱四桃, 卢彦雷, 夏文锋, 石一平.
高辐射效率超宽谱脉冲辐射天线的设计与实验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2): 023001-.
doi: 10.3788/HPLPB201426.023001
|
[7] |
张玉强, 葛德彪.
色散金属光学特性分析通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02): 021007-.
doi: 10.3788/HPLPB201426.021007
|
[8] |
张明, 耿友林.
具有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1): 167-170.
|
[9] |
燕有杰, 蒋廷勇, 刘小龙, 李鹏辉, 陈锦.
镜面单锥结构超宽谱短脉冲电场标准装置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12): 2873-2876.
doi: 10.3788/HPLPB20122412.2873
|
[10] |
耿利飞, 魏光辉, 潘晓东, 付立, 朱艮春.
某型通信电台超宽带辐照效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12): 42-43.
|
[11] |
谢平, 廖勇, 杨周炳, 陈志刚, 陆巍.
超宽带高功率同轴旋转关节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11): 0- .
|
[12] |
朱湘琴, 王建国, 王玥, 王光强, 陈再高.
2.5维模拟中时域有限差分近-远场变换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8): 0- .
|
[13] |
张现福, 丁恩燕, 陆巍, 陈志刚, 杨周炳, 刘天文.
高功率超宽带双极脉冲产生技术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3): 0- .
|
[14] |
张玉强, 葛德彪.
高阶色散介质的改进移位算子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15] |
李进玺, 程引会, 周辉, 吴伟.
用传输线和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电缆X射线响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12): 0- .
|
[16] |
吴锋涛, 张光甫, 梁步阁, 袁乃昌.
同轴高功率超宽带功分器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7): 0- .
|
[17] |
杨周炳, 孟凡宝, 马弘舸, 谢敏, 陆巍, 陈志刚, 冯宗明, 廖勇.
高功率超宽带脉冲辐射实验装置研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8): 0- .
|
[18] |
朱四桃, 朱柏承, 樊亚军.
TEM喇叭超宽带接收特性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8): 0- .
|
[19] |
柴立群, 许乔.
光学元件微缺陷处电磁场分布特性的数值计算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6): 0- .
|
[20] |
王建国, 田春明, 刘小龙, 葛德彪.
超宽带TEM天线的数值模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1, 13(04):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