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海润, 王晓蕾, 李浩.
基于激光雷达的垂直能见度反演算法及其误差评估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3): 031002-1-031002-7.
doi: 10.11884/HPLPB202032.190250
|
[2] |
袁光福, 马晓燠, 刘爽, 杨奇龙.
激光雷达扫描方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4): 041001-1-041001-6.
doi: 10.11884/HPLPB202032.190382
|
[3] |
李猛, 蒋立辉, 熊兴隆, 冯帅.
激光雷达信号的可变间隔阈值经验模式分解去噪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1): 111002-.
doi: 10.11884/HPLPB201426.111002
|
[4] |
苏园园, 吴谨, 赵志龙, 梁娜, 段洪成.
光学线性调频步进信号合成与高分辨测距演示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0): 101016-.
doi: 10.11884/HPLPB201426.101016
|
[5] |
崔朝龙, 黄宏华, 梅海平, 朱文越, 饶瑞中.
探测大气湍流的光强闪烁激光雷达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05): 1091-1096.
doi: 10.3788/HPLPB20132505.1091
|
[6] |
唐磊, 董吉辉, 吴海滨.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风场探测结果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09): 2037-2042.
doi: 10.3788/HPLPB20122409.2037
|
[7] |
康圣, 王江安, 陈冬, 吴荣华, 任席闯.
激光雷达雨中能见度测量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03): 0- .
|
[8] |
陆茜, 侯再红, 陈修涛.
湍流廓线激光雷达中的电光开关设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2): 0- .
|
[9] |
刘正君, 李琦, 王骐.
激光雷达地面目标姿态估计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8): 0- .
|
[10] |
潘锋, 肖文, 常君磊, 王大勇.
长工作距离显微成像数字全息合成孔径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05): 0- .
|
[11] |
沈法华, 董晶晶, 孙东松, 岳斌, 舒志峰.
激光雷达系统快速准直的方法和光学装置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3): 0- .
|
[12] |
张守川, 吴毅, 侯再红, 谭逢富, 季永华, 肖黎明, 孙刚.
激光雷达测量大气湍流廓线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12): 0- .
|
[13] |
伯广宇, 刘博, 钟志庆, 周军.
基于回波信号仿真的瑞利-喇曼-米激光雷达研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 21(09): 0- .
|
[14] |
迟如利, 刘东, 钟志庆, 孙东松, 周军, 胡欢陵.
双Fabry-Perot标准具在直接测风激光雷达系统中的应用与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02): 0- .
|
[15] |
迟如利, 封素敏, 钟志庆, 孙东松, 周军, 胡欢陵.
基于双F-P干涉仪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性能分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01): 0- .
|
[16] |
刘小勤, 胡顺星, 李琛, 胡欢陵, 张寅超, 薛向辉.
用激光雷达探测合肥高空钠层的变化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12): 0- .
|
[17] |
侯再红, 吴毅, 张守川, 王小强.
湍流廓线激光雷达的研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10): 0- .
|
[18] |
戴阳, 林兆祥, 张文艳, 程学武, 李发泉, 宋述燕, 龚顺生.
激光雷达大气湍流测量方法研究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11): 0- .
|
[19] |
谢晨波, 韩永, 李超, 岳古明, 戚福弟, 范爱媛, 尹君, 袁松, 周军.
车载式激光雷达测量大气水平能见度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07): 0- .
|
[20] |
王刚, 王仕璠.
激光雷达测量大气温度的傅里叶分析方法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05):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