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表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50011
摘要:
高空电磁脉冲晚期成分(HEMP E3)和地磁暴通过地磁感应作用在地表形成感应地电场,其在输电系统中产生的低频地磁感应电流诱发变压器直流偏磁,可能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构成潜在威胁。然而,在现有的HEMP E3效应评估研究中,通常假定大地呈均匀或一维分层结构,未充分考虑大地电导率横向差异对HEMP E3感应地电场的影响,因而在海岸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难以准确评估电网面临的电磁风险。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HEMP E3感应地电场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了复杂大地电性结构对HEMP E3感应地电场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进而采用电磁暂态仿真方法评估了极端感应地电场冲击下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海岸等大地电导率分界面附近,HEMP E3感应地电场的幅值和持续时间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该方法为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设施的HEMP效应评估和防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高空电磁脉冲晚期成分(HEMP E3)和地磁暴通过地磁感应作用在地表形成感应地电场,其在输电系统中产生的低频地磁感应电流诱发变压器直流偏磁,可能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构成潜在威胁。然而,在现有的HEMP E3效应评估研究中,通常假定大地呈均匀或一维分层结构,未充分考虑大地电导率横向差异对HEMP E3感应地电场的影响,因而在海岸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难以准确评估电网面临的电磁风险。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HEMP E3感应地电场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了复杂大地电性结构对HEMP E3感应地电场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进而采用电磁暂态仿真方法评估了极端感应地电场冲击下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海岸等大地电导率分界面附近,HEMP E3感应地电场的幅值和持续时间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该方法为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设施的HEMP效应评估和防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426
摘要:
主要围绕Fe: β-Ga2O3基垂直型光导开关的高压性能进行实验和分析。结果显示,Fe: β-Ga2O3中深能级能提供产生非本征激发的载流子,输入电压为20 kV并进行单次激光触发时器件未出现击穿趋势,在15 kV下以10 Hz光触发至少5000 余次后开关损坏,有效数据中脉冲表现较为稳定,初步证明了氧化镓光导开关可应用于大功率和高频等极限环境。失效分析说明较大的禁带宽度不是决定高耐压的唯一条件,除了使用精确掺杂的手段引入特定缺陷来改变Ga2O3材料性能外,进一步改良现有的材料生长方式和器件封装结构等也对提高光导开关的输出和寿命有所帮助。
主要围绕Fe: β-Ga2O3基垂直型光导开关的高压性能进行实验和分析。结果显示,Fe: β-Ga2O3中深能级能提供产生非本征激发的载流子,输入电压为20 kV并进行单次激光触发时器件未出现击穿趋势,在15 kV下以10 Hz光触发至少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412
摘要:
平面碳化硅光导开关因可采用本征光触发而具有实现高光电增益的特点,但正面与背面光入射两种触发方式在响应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TCAD数值仿真软件,对本征光背入射的平面碳化硅(SiC)光导开关的光电流响应进行研究,对比本征光触发下不同衬底厚度、不同光功率下器件正面与背面入光输出光电流,并对器件内部电流与电场分布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对厚度为50 μm的平面SiC光导开关进行了正面、背面触发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40 kW峰值光功率下,与正面触发相比,背面触发器件的导通电阻减少了40%,验证了背面入光器件光电转换效率高的特点,且背面触发器件内部电场、电流更加均匀,更有利于提高器件高功率容量。结果为平面光导开关本征触发提供仿真与实验参考。
平面碳化硅光导开关因可采用本征光触发而具有实现高光电增益的特点,但正面与背面光入射两种触发方式在响应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TCAD数值仿真软件,对本征光背入射的平面碳化硅(SiC)光导开关的光电流响应进行研究,对比本征光触发下不同衬底厚度、不同光功率下器件正面与背面入光输出光电流,并对器件内部电流与电场分布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对厚度为50 μm的平面SiC光导开关进行了正面、背面触发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40 kW峰值光功率下,与正面触发相比,背面触发器件的导通电阻减少了40%,验证了背面入光器件光电转换效率高的特点,且背面触发器件内部电场、电流更加均匀,更有利于提高器件高功率容量。结果为平面光导开关本征触发提供仿真与实验参考。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383
摘要:
水介质的绝缘性能影响脉冲功率装置的运行状态,水中气泡是引起水介质击穿的主要因素。为去除水介质中的气泡和溶解性气体,分析了水介质中产生气泡的原因,针对水介质中的体相气泡和表面吸附气泡去除问题,比较了涡流式分离器和反渗透膜的脱气方法,并对其气泡脱除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涡流式分离器的旋流强度低造成分离效率较低,反渗透膜脱气通过降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得表面吸附气泡重新溶解,分离效率较高,可以去除水中气泡和溶解性气体,对脉冲功率装置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水介质的绝缘性能影响脉冲功率装置的运行状态,水中气泡是引起水介质击穿的主要因素。为去除水介质中的气泡和溶解性气体,分析了水介质中产生气泡的原因,针对水介质中的体相气泡和表面吸附气泡去除问题,比较了涡流式分离器和反渗透膜的脱气方法,并对其气泡脱除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涡流式分离器的旋流强度低造成分离效率较低,反渗透膜脱气通过降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得表面吸附气泡重新溶解,分离效率较高,可以去除水中气泡和溶解性气体,对脉冲功率装置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50028
摘要:
研究表明,基于维纳滤波的信号同轴电缆传输畸变补偿方法对于多种不同类型的脉冲信号均表现出优异的补偿性能和补偿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脉冲信号同轴电缆传输畸变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对影响该方法补偿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也未明确其最佳应用条件或参数设置。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基于维纳滤波信号传输畸变补偿方法补偿性能的因素,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输出信号信噪比SNR、同轴电缆S21曲线测量步长Δf以及功率谱估计方法。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开展了同轴电缆信号传输畸变补偿试验,结果表明:当SNR小于25 dB时,SNR越低,补偿方法补偿性能越差,而当SNR大于25 dB时,随着SNR的增大,补偿性能趋于稳定不变;对于S21参数测量频率步长Δf,当Δf较小时,补偿性能几乎保持不变,当Δf较大时,随着Δf的增大时,补偿精度缓慢降低;而对于功率谱估计方法,常用的三种功率谱估计方法(周期图法、Welch法和Burg法)中,Burg法补偿性能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维纳滤波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研究表明,基于维纳滤波的信号同轴电缆传输畸变补偿方法对于多种不同类型的脉冲信号均表现出优异的补偿性能和补偿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脉冲信号同轴电缆传输畸变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对影响该方法补偿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也未明确其最佳应用条件或参数设置。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基于维纳滤波信号传输畸变补偿方法补偿性能的因素,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输出信号信噪比SNR、同轴电缆S21曲线测量步长Δf以及功率谱估计方法。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开展了同轴电缆信号传输畸变补偿试验,结果表明:当SNR小于25 dB时,SNR越低,补偿方法补偿性能越差,而当SNR大于25 dB时,随着SNR的增大,补偿性能趋于稳定不变;对于S21参数测量频率步长Δf,当Δf较小时,补偿性能几乎保持不变,当Δf较大时,随着Δf的增大时,补偿精度缓慢降低;而对于功率谱估计方法,常用的三种功率谱估计方法(周期图法、Welch法和Burg法)中,Burg法补偿性能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维纳滤波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40240
摘要:
针对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Phase II, CSNS-II)加速器众多预研设备的调试及离线运行需求,自主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基于“高精度脉冲发生器+低抖动光纤传输链路”的同步时序系统,为各预研设备提供精准且符合物理设计需求的工作时序信号。在同步时序系统硬件方面,研制了具有高性价比的多功能时序信号总控板卡和终端接收板卡,实现了时序信号的严格同步和低抖动传输。同时,采用“超高速双向点对点数据传输+千兆多模SFP光模块”方案,实现基于高速串行传输链路的板间级联,以扩展输出通道数量。在同步时序系统上位机软件方面,采用“串口服务器 + PC soft IOC”方式实现了多功能时序信号总控板卡与实验物理与工业控制系统(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EPICS)之间的数据交互机制,实现远程精确配置同步时序信号的频率、延时、脉宽等参数。同步时序系统已成功投入CSNS-II加速器射频离子源等关键预研设备的调试和运行,并在长期运行中表现出稳定可靠的性能。此外,与商业产品相比,该同步时序系统在软硬件设计方面具备灵活性强、抗干扰能力高和通用性好的优点,为国内外粒子加速器设备的同步时序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参考。
针对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Phase II, CSNS-II)加速器众多预研设备的调试及离线运行需求,自主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基于“高精度脉冲发生器+低抖动光纤传输链路”的同步时序系统,为各预研设备提供精准且符合物理设计需求的工作时序信号。在同步时序系统硬件方面,研制了具有高性价比的多功能时序信号总控板卡和终端接收板卡,实现了时序信号的严格同步和低抖动传输。同时,采用“超高速双向点对点数据传输+千兆多模SFP光模块”方案,实现基于高速串行传输链路的板间级联,以扩展输出通道数量。在同步时序系统上位机软件方面,采用“串口服务器 + PC soft IOC”方式实现了多功能时序信号总控板卡与实验物理与工业控制系统(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EPICS)之间的数据交互机制,实现远程精确配置同步时序信号的频率、延时、脉宽等参数。同步时序系统已成功投入CSNS-II加速器射频离子源等关键预研设备的调试和运行,并在长期运行中表现出稳定可靠的性能。此外,与商业产品相比,该同步时序系统在软硬件设计方面具备灵活性强、抗干扰能力高和通用性好的优点,为国内外粒子加速器设备的同步时序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参考。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84/HPLPB202537.250004
摘要:
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具有高功率、远距离、非接触式、能信同传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革新性的能源传递方式,在消费电子产品、无人机、航天等领域展现巨大的应用潜力。分析了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核心模块以及在地面、航天、水下等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其面临的技术挑战。最后,讨论了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具有高功率、远距离、非接触式、能信同传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革新性的能源传递方式,在消费电子产品、无人机、航天等领域展现巨大的应用潜力。分析了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核心模块以及在地面、航天、水下等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其面临的技术挑战。最后,讨论了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1884/HPLPB202436.240163
摘要:
战斗力指数的定量化研究是军队实现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针对战斗力指数研究存在定量研究较少、方法精度较低、鲁棒性不强等问题,以及战斗力指数函数本身为复杂规则主导、多变量数学模型、影响因素强耦合等难以拟合的限制,受模糊逻辑理论中对规则的数学分析方法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逼近的战斗力指数函数拟合方法,并结合神经网络强大的自学习和自推导能力,构建了相应的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BF)的定量计算模型。仿真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比利用全局逼近的方法误差率低约2%和6%,且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该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具备向其他军事领域迁移的可能性,具备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战斗力指数的定量化研究是军队实现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针对战斗力指数研究存在定量研究较少、方法精度较低、鲁棒性不强等问题,以及战斗力指数函数本身为复杂规则主导、多变量数学模型、影响因素强耦合等难以拟合的限制,受模糊逻辑理论中对规则的数学分析方法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逼近的战斗力指数函数拟合方法,并结合神经网络强大的自学习和自推导能力,构建了相应的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BF)的定量计算模型。仿真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比利用全局逼近的方法误差率低约2%和6%,且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该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具备向其他军事领域迁移的可能性,具备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